: 影视项目备案通常只代表某出品方“想做”,只是个项目(创意)发起环节,该备案也可能中途变更、撤销,停滞或终止;不代表后续都会正常摄制、发行和播映。备案只是流程,广电局一年备案几千部,却不保障项目好坏和盈利,而一年电影盈利的不过200部,爆款的不过100部,明星加持失败的案例也数不胜数,您确定非专业的您能投对?
A: 实地考察通常只代表可能“在做”,当中仍存在着包装和欺诈行为。“眼见为实”,眼见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哪怕项目真实,不代表您投的钱就用在这个项目上;即使你资金和项目对上了, 1000万的项目,说成投资5000万,不代表你投的价格就是合理的,。
A:利息是个金融术语,反映的是借贷关系,但影视是风险极高的行业,是投资,有投资就必然有风险。而投资的定义就是风险和收益共担。所以,除了政府或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外,承诺利息的投资多数都涉嫌金融欺诈、非法吸资或违规操作。
A:很多机构宣称,资金账户都受人行管理,但却几乎不提示对于资金的利用合规合法性。银行为客户主要提供是收支结算,央行只是银行的中央管理机构,除了防洗钱监督机制,几乎不存在任何三方对账户资金利用合法性的监管义务。影视资金的实控人仍是一家公司,而绝大多数的金融欺诈和非法吸资恰恰都从对私和对公账户里发生的(市面的P2P理财陷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市场上90%的影视项目营销,其出品公司基本都是成立不到1-5年的空壳公司,实控人基本在影视圈没有市场地位(百度搜下,可能很多股东或法人几乎没有影视从业背景或是背景很浅),公司不可信,人也不可信,资金也脱离了信任的人或机构来监管,这样的项目,您敢把钱投进去么?
A:影视投资属于极高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法律上有名门规定,项目非公募集资金,个人或机构起投金额为100万起,且最高融资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否则,都涉嫌金融欺诈或非法吸资。影视行业属于风险投资,其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个项目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1)单位:单个项目起投金额100万元起,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2)个人:单个项目起投金额100万元起,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如果你不是,说明你不具备特种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请您远离影视投资,看到别人赚钱很心动,更要能输得起再考虑进来中国富豪榜上确实有很多人投资影视,包括BAT,关键是他们也同时知道投资风险,更能输得起。
A:没完成拍摄,基本项目的钱也花光了或是资金挪用了,影视公司多是轻资产公司,投资合同的违约金基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拍摄中绝大多数是人工成本、差旅、租赁等费用性开支,除了大制作会专门建个影视都城(也许还能拿来赔付),基本拍完能剩下的就是些自制的服装、道具等残留品了,到时公司也注销了,哪怕公司在,也是有限责任赔付,最多公司破产处理,回本的希望几乎是渺茫的,更不要指望答应赔付给你的投资本息了。
A:这点倒是真的。事实上,除了知名制片商、导演、演员的影视不怎么缺钱,绝大多数影视项目都是缺钱的。很多机构宣称影视公司不缺钱,那多是忽悠老百姓,说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影片,宣传真实的目的只是让更多“观影者知晓,投资只是联投共赢” ,殊不知,投资跟宣传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这种混淆视听,核心目的还是要骗取您口袋中的投资款。
A:它们都属于权益性投资,风险都很高,但股票投资相对更安全,资金是在您自己账户上,且股票流动性强,盈亏也是立竿见影的,即使亏了,在不连续跌停的状态下,一般T+1日都可以抛售及时割肉;而影视投资是1-3年甚至以上的中长期投资,资金和资产都几乎不是你来支配,资金是否被挪用你也全然不知,盈亏基本你更无从知晓,在缺乏有效专款专用的监控的前提下,影视投资几乎属于风险等级最高的投资项目。
市场上90%的影视项目营销,其出品公司基本都是成立不到1-5年的空壳公司,注册资金目前公司是认缴制,不是实际出资,就算是出资,也可能是过桥资金一日游,之后公司账上基本就没啥钱了,而其实控人基本在影视圈没有市场地位;办公场地多是租赁场地(不排除租用高大上的CBD),网站包装基本成本也在万元以内,这些都只是“华丽的外表”,是吸引投资者眼球的“皇帝的新衣”。
影视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国家一定是支持的,哪怕是影视资本寒冬,国家也不是在打压,而是在规范和完善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于鼓励投资,是指有高门槛的投资,必须进行充分的风险警示和测评,而宣传营销者常常刻意隐藏此环节,目的就是要到钱。
通过热门影视剧吸引投资者眼球,但你要投的可能跟这些片子几乎没任何关联度;别人票房高,不代表您的投资能赚钱,就跟股市天天向上,不代表您投的那只股就赚钱。
这些主要是想体现投资后可能存在的拍摄场景反馈,满足投资者爱好影视追星的好奇心,增加信任度,很多是借用了影视圈内的现场视频图文,毕竟做影视融资的不少跟圈内还是有密切接触的,但现象不代表本质,如果这些噱头最终都只是为了让你出真金白银,投资者就要学会擦亮眼睛咯。
说实话,软文真的是挺励志的,让软文用在不恰当的行业中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归根到底是鼓励大家有勇气去投资,而并不教大家如何真正去识别和规避投资风险。鸡汤软文在呼唤你的感性,目的是催发哪些心理弱小的人参与投资,而真正的影视投资是需要理性的,适合心理强大、有极高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的投资者。
首先这个视频体现的短信平台和短信内容很多是可以造假的,否则,影视就没有特效一说了;哪怕短信来源是真的,也可以是公司对自己或员工的划款,一收一支来伪造给投资者回报投资收益的假象。
还比如分享某投资案例:某浙江小伙**昂投资某片300万回报7000万的案例。
可实际上,首先,回报7000万的数据真实性有很大问题,另外,其实没有给大家展示到其个人操盘或投资另一某片票房一败涂地的真实事实。
银行确实是有参与影视项目,但是谨慎程度是极高的。且银行几乎放的都是贷款,而非投资,是有资产抵押、担保、股权质押等多种保障手段的,且多属于影视类上市公司,而银行参与放款的绝大多数都是市面上第一梯队的制片和导演团队,而市面上90%的影视剧是不具备这种贷款资格的。
8)欲擒故纵:利用主动提示某些风险和投资骗局,有些风险是真的,有些涉及自身的操作风险是故意屏蔽掉的,真真假假,让你产生信任基础,然后放心去投他们的产品
A:影视投资仅适合于高风险投资者。只有进行专业化的风控管理、职业化的市场运作,才能极大的降低投资影视产生的风险。当然有各种风险识别的手段,相信大家应该能够识别大量的影视融资诈骗手段了,影视投资需要有专业的财务、法律、金融、行业知识来铺垫,如何您真的想投资影视,请选择专业的投资服务团队。
殊不知,这些套路几乎跟大量P2P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金融欺诈或非法吸资的手段殊途同归,很多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只是从一个P2P产品换成了另一个更吸引眼球的娱乐产品来诱导投资理财,如果您的朋友圈每天在接收此类信息来诱惑您投资,请您要一定要学会擦亮自己的眼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