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23日,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的“小小冰川讲解员”科普夏令营活动在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顺利举行。

活动顺利举行
为期两天的夏令营,冰川馆为小营员们准备了满满的干货,不仅将科普资源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而且以科普互动体验课程与志愿讲解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科普资源、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并创新开展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开营宣誓仪式
开营第一天,40余名小营员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启了夏令营生活。开营仪式上,营员们分为三组,分别穿着被称为地质黄、粒雪白和冰川蓝的黄、白、蓝三色服装,大家一起宣读了“创城志愿我先行”的誓词,志愿服务于石景山区创城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由刘凤英馆长为营员代表郑雨萍小朋友授旗。至此,此次参加夏令营的每位小营员,都荣幸地成为了“李四光中队—青少年地质勘探队”的成员之一。

刘凤英馆长(右)为营员代表郑雨萍小朋友(左)授旗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营员们参观学习了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地球的演化与环境变迁。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本次不仅要专心聆听讲解,还要仔细观察讲解员们的言谈举止,为日后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做好充分准备。接着,营员们便开始了生动有趣的科普互动体验课:第一节《揭秘冰山擦痕遗迹》,不仅有老师生动有趣的知识讲解,还可以使用道具模拟冰川的形成过程,更加深入直观地观察冰川的运动轨迹,了解冰川遗迹的形成、发展、特点等信息;第二节《神奇的地球》,认识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组成,火山喷发、热泉、地震、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现象,岩石与矿物等,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第三节《地质科学实验荟萃》,小营员们动手操作了火山喷发、地震报警器、化石挖掘、自制指南针、自制手电筒等实验,更深入地了解到地质、地质勘探等知识。通过这几节科普互动体验课,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冰川、地球、地质等概念,掌握了讲解词中所涉及的基础地质知识,也加深了做一名讲解员需要具备的素养。

高源老师为小营员们讲解地质学家野外作业的必备工具
开营第二天,曾荣获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北京市十佳讲解员称号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金牌讲解员高源老师来到现场,为小营员们进行了全面专业的培训。上午,大家在高源老师带领下,亲自体验了当一名地质学家野外作业的严谨、认真和艰辛。大家了解到冰川馆所在的西山地区曾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其一是远在1.95亿年前侏罗纪早期,这里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喷发形成的布有气孔和流纹的玄武岩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其二是到了1.5亿年前,模式口地区变成了一片水乡泽国,大批蕨类和裸子植物死亡后在地下沉积,后经变质作用形成了质地细密、硬度适中的板岩和片岩,成为磨刀石的上好材料,模式口旧称“磨石口”由此而来。“噢,原来如此!”一个个小营员的脸上写满了赞叹与惊讶,原来模式口的磨刀石文化竟源自亿万年前的地质变迁!

高源老师为小营员们授课
小营员们在高源老师指导下,采集了岩石标本,回到冰川馆聆听培训课程。高源老师从漫谈冰川与第四纪,到小讲解员的基本功,再到讲解技巧与形体礼仪,活泼有趣、系统全面的知识,激发了营员们极大的兴趣。营员们懂得了每一个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员背后都有一个不忘初心的奋斗故事,每一次讲解都体现出讲解员对展品的敬畏和对博物馆的热爱。
在读书分享会和3D恐龙纸模制作赛环节,冰川馆为小营员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提供了彼此了解的机会,通过竞争与合作关系,加深团队友谊,为“小小冰川讲解员”队伍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由此爱上博物馆讲解,成为地质知识的传播者。

定格美好瞬间
两天短暂而充实的夏令营闭营仪式上,刘彦泽和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分校的王锦轩同学作为优秀营员代表上台发言,深情表达了小营员们的心声。刘凤英馆长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并与高源老师共同为表现出色的小营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和科普读物。

刘凤英馆长接受媒体采访
最后,小营员们及部分家长和馆员一起为这次愉快的科普之旅定格了美好的瞬间,为本次夏令营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夏令营结束,但“小小冰川讲解员”活动还将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与广大青少年一起书写新的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